今天给各位分享捕鱼生涯修改攻略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捕鱼新手指导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1、森普前打竿质量好吗?2、古人说“老龟烹不烂,移祸于枯桑”是什么意思?3、永不言弃的圣地亚哥!~~《老人与海》读后感4、工厂计件记账的方法森普前打竿质量好吗?钓竿的优点是导向环是陶瓷的,不会伤害线。缺点是重、易风、易取线,对大鱼感觉不好。前杆的优点是重量轻,腰围强度好,中大鱼,手感好。缺点是穿线困难,金属导环,质量差,易损伤线。1.可能有许多垂钓者在他们的捕鱼生涯中购买了大量的设备,这可以描述为各种风格,规格,模式,等等,但最终可能没有多少设备令人非常满意。为什么!就我个人而言,我觉得应该是因为盲目购买太多了,这是一时冲动吗?还是你想追随最新潮流?还是用旧的不去新的不来的想法呢?当然,这是客户应该知道的。图2。非理性匹配线群多钓手在钓鱼过程中经常出现断线、空军或少钓,我个人认为这是因为没有理性匹配线群,只能导致钓不到鱼、少钓、断竿、断线等异常问题。图3。放置鱼饵的复杂性,一些钓鱼者,通过过度浏览钓鱼论坛,查看所谓的鱼饵配方的信息,或者购买鱼饵制造商夸大的广告活动,当钓鱼者在钓鱼时,突然加入七八种鱼饵,或者更多,当心脏一定很好吃的时候,就像这样,鱼儿上钩了!4、用网捕捉所有的电鱼,撒网,大小所有的捕杀行为都可以说是一网捕尽。有的垂钓者,看到野外垂钓的鱼在水里,而且不能捕鱼,就会想到电鱼,撒网的行为,这样的行为轻到变得更狡猾的鱼,重的鱼就会遭到灭绝!还有大大小小的垂钓者,带着它们回家,这会破坏大自然的平衡。
古人说“老龟烹不烂,移祸于枯桑”是什么意思?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中不乏发人深省、予人智慧的经典。在我国文化历史中有句经典古言是这么说的:“老龟煮不烂,移祸于枯桑”,大概意思就是说老龟难以烹煮,却连累桑树遭受灾殃。那为何会有如此说法呢?其实这就得追溯到三国时期的一个著名传闻了。
相传三国时期的吴国国主孙权在位时,民间有一位渔民在打鱼时偶然捕捉到一只巨大的老乌龟,这只老龟身形巨大,看起来似乎透着一股灵气,想来应该年岁已久了。渔民欣喜不已,这可是自己这么久的捕鱼生涯中收获最大的一次了,这个渔民也挺聪明,就想着这么如此灵物要是卖了也只能得到为数不多的钱财而已,倒不如干脆进献给国主吴王,说不定国主一高兴就给自己封官加爵或者赏赐千金呢?于是这个渔民就把老龟五花大绑用肩挑着赶赴京城把老龟进献给吴王孙权。
可是从这里出发到京城距离遥远,走陆路的话需要相当长一段时间才能到达,要是走水路的话说不定三五日就可以到达了。于是渔民就挑着老龟雇了一艘船前往京城,到了晚上,船夫就把船栓到了附近一棵老桑树上以稳固船身,于是船夫与渔民就顺便在船舱里休息。许是颠簸劳累了一天,渔民深感疲乏很快就入睡了,恍惚之间,渔民似乎听到老龟在跟旁边的桑树交谈。桑树带些嘲弄的语气对老龟说:“老龟兄啊,想不到你修炼多年竟落个如此地步,真是可惜了。”
这时老龟回话了:“唉!只怪老身一时疏忽大意,被这渔民捉了去,还要把我献给吴王,罢了罢了,兴许这就是命吧。”老桑树就说:“以我看,这次龟兄可是凶多吉少啊,指不定吾王会把你烹煮吃了呢!”这回老龟倒是得意地说:“不碍事,以老身的修为,就算他们烧尽一山柴火也未必能损我分毫。”这时老桑树说:“龟老兄,话可别要说得太满,您说要是用我真身当柴,那您可就死无葬身之处了哦!”老龟听完哈哈一笑:“我说你这颗老桑树当真不知死活,要是被人类知道,我要是死了你也指定活不成了,更何况说不定桑树兄还比我早死呢,哈哈!”
桑树听完老龟的话这才突然反应过来,只怪自己一时逞口舌之快恐怕这回自己是有性命之忧了,只得惊得无话可说。
第二天渔民醒来,以为昨夜之事也就是一个梦罢了,并不太在意,于是继续赶路。经过长途跋涉,渔民终于带着老龟得以见到孙权,孙权看到如此难得的灵物果然欣喜异常,对渔民大加赏赐,还让渔民留下来一起参观烹煮千年老龟的现场。只是柴火烧了一车又一车,大锅内的水少干了又添,添了又干,只可惜老龟依然安然无恙地在锅内优哉游哉,这可把吴王气得不行,不把这老龟烹煮熟吃了誓不罢休!只是渔民突然想起之前梦境里出现的情景,就只好将信将疑地告知吴王此事,吴王听罢立刻命人将那棵老桑树砍下做柴,老龟终于被烹煮得皮开肉烂。所以,正因了这样一个传闻,历史上才会有了“老龟煮不烂,移祸于枯桑”的典故。
其实,这个典故蕴含深意,告诉我们这样一个为人处世之道:言多必失,在与人交谈的时候,要注重场合、把握分寸,否则不经大脑思考就随口而出,说不定会带给别人伤害的同时也将自己的软肋暴露在了众人面前,谨言慎行才能保护自己又能顾及到他人,这样才能让我们避免许多祸端。
永不言弃的圣地亚哥!~~《老人与海》读后感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我们的假期无限延长。宅家的日子,让我有更多的时间静静地读书。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以前只是粗略地读了一遍,再次细读,内心又一次被老人圣地亚哥的永不言弃的精神,深深感动着!
美国作家海明威是20世纪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曾先后获得普利策文学奖和诺贝尔文学奖。《老人与海》是他的巅峰之作,这本书共六章,重点部分是老人圣地亚哥与大马林鱼的决斗,返航途中遭遇鲨鱼的突袭,筋疲力尽的他杀死了四条大鲨鱼,最终带着大鱼的残骸返回。
在古巴首都哈瓦那附近小港湾里,有许多以打鱼为生的渔夫,其中有一位老渔夫圣地亚哥,也经常去墨西哥海湾打鱼,来维持生活。
他勤劳、坚韧、善良,孤身一人生活,虽然贫穷年迈,身体瘦弱,但是那双特别的眼睛里,闪烁着一种愉快而不肯认输的光芒,永远透着坚毅和倔强。他凭着骨子里的坚强和永不言弃的精神,创造下奇迹!他的这种拼搏精神,一直贯穿始终。
1、相信自己,就一定能够成功。
老人圣地亚哥在84天里,一条鱼都没有捕到,每天空着船出海空着船回来。有人议论纷纷,说他已经不适合捕鱼了,但是他从来不在意这些话,别人说什么并不重要,他相信自己一定会再次捕到大鱼。
“圣地亚哥静静的划着自己的小船,听着木匠划过海水的哗哗声,看着面前灰蒙蒙的海面,心情如平常一样平静。今天圣地亚哥决定把船实现更远的地方,结束这84天的霉运。他没有片刻迟疑。驾驶着小船缓慢而又平稳的在海里行进着,陆地在他的身后越来越远。”
圣地亚哥再次整装出发,信心满满,几十年的捕鱼生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独自一人要到更远的地方去探索。
圣地亚哥在与大马林鱼搏斗中,他回想起年轻时与黑人“掰手腕”比赛,黑人是一名运动健将,又比圣地亚哥高大强壮,占有优势,很多人都认为黑人能赢,两人僵持不下,一整夜过去了,都没有分出胜负。
一直到第二天的天亮,圣地亚哥相信自己一定能战胜这个黑人,心中有坚定不移的信念,最后终于使出全身力气,战胜了黑人。
以后进行的几次比赛,他从那次比赛中有了自信心,他都轻松获胜,因为他认为,如果自己一心想做到的话,就能够打败任何人。
相信自己,就会有行动的力量。我们在学习和工作中,何尝不需要这种信心呢?有时,遇到困难,要敢于知难而进,相信自己一定会攻克难关,取得胜利。
2、孤独寂寞,把大马林鱼当作朋友。
贫穷孤独而又衰老的圣地亚哥,妻子去世,孤身一人,生活是孤独寂寞的,平时有好朋友马诺林相助,帮助他收船帆,给他准备香喷喷的鱼饵。鼓励他坚持下去,给了他信心和勇气。
这次出海捕鱼,他没有朋友作伴,一个人在海里打鱼,无人说话,只能自言自语,84天一直没有打到一条鱼,这次终于钓到大马林鱼,被拖着小船在海里航行了三天三夜,和大鱼搏斗中,圣地亚哥把这条鱼当作朋友,还称赞这条大马林鱼聪明,又有尊严,心中充满尊敬之情。
在返航途中,遭遇鲨鱼的袭击,他奋力与鲨鱼搏斗,不只是为了自卫,保全自己的利益,还是为了保护亲密的兄弟----大马林鱼。因为在他心中,大马林鱼已经是他的朋友,与他结伴同行,在海里拖着小船航行了三天,被称为共患难的兄弟。
3.勇敢坚强,永不言弃,全力以赴斗鲨鱼。
圣地亚哥在出海时,看到大海里那些弱小的动物小飞鱼和小燕鸥,总能触动圣地亚哥的心,因为他深刻地体会到依靠大海生活要付出多大的努力,而这些努力很多时候都是白费力气的,但无论受了多少挫折,弱小而坚强的飞鱼和燕鸥从不放弃,这多像他自己呀!
“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圣地亚哥在大海里与大马林鱼搏斗了三天,终于拼尽全力,与大鱼斗智斗勇,杀死了大马林鱼,满载而归。
但是在返航途中,引来大鲨鱼的袭击。此时此刻的他,饥寒交迫的他,与大鱼的搏斗早已用尽全力,可是面对凶猛的鲨鱼,他没有退缩,他接连杀死了四条大鲨鱼。
最后,手中的武器只剩下了鱼钩、两把桨、一根短棍,虽然体力消耗殆尽,没有了鱼叉、刀子等锋利武器,但是仍然用短棍一次又一次击退了鲨鱼的进攻。
“跟它们斗!只要我没死,我就不会放弃。”多么坚强勇敢的老人啊!夜里,面对成群的鲨鱼袭击,他拼劲全力挥动棍子,对着那群鲨鱼又打又砍又扎,疯狂阻止鲨鱼去咬鱼肉。尽管他清楚的明白搏斗也是徒劳,但是他始终没有放弃。
老人圣地亚哥面对的敌人太强大、太凶猛了,最终,鲨鱼吃完了鱼肉,只剩下大鱼的残骸,他被打败了,但是他的斗志依然存在,他的永不言弃的精神鼓舞着自己和他人。
我们一代又一代人,不管是风华正茂的青少年,还是年过不惑的中年人,年过花甲的老人,身上不都需要这种永不言败的精神吗?面对学习上的各种难题,生活中的艰难困苦,我们都要向老人圣地亚哥那样,迎难而上,不气馁,不灰心,充满昂扬的斗志,奋战到底!
工厂计件记账的方法记账法是从观念上认识和把握经济活动过程的方法。下面我就为大家解开工厂计件记账的方法,希望能帮到你。
工厂计件记账的方法
企业就要从产品转型,体制管理,文化改革几个方面开始.
也就是说企业要创新转型,.进行组织模式的变革,提高管理水平.转变价值理念,优化企业文化,提升人员素质
体制管理的改变就是要求企业在管理方面进行观念的转变;所有管理人员要有一个”留”的意识.有一个容忍”肚量”,宽阔的”胸怀”.
首先注重地区平衡;
同一地区的人员在同一部分的比例要控制.防止出现小集团利益圈.其他地方的人员不管你多有能力也只有做员工份.结果大量优秀人员流失到对手企业去了.给予公司造成了很大的损失.象这样的企业就要不定期进行区域轮替任职,一些中高层进行轮岗制(2—4年次),在某岗位不能超过5年.
再就是提升管理能力,转变思想观念;
进行相关管理培训,针对老员工进行充电;提高本身能力.转变观念树立新思想,跟进时代潮流.
要以能服人,不要以权压人,以资欺人;过去那种”走一个穿红的,来一个穿绿的”的时代已经过去;现在是”此外不留人,自有留人处”.
要进行人性化管理,才能留住人;管理人员应该同员工交朋友,拉近距离.提高自身专业能力,提升自身整体实力,让员工从心理服气;管理人员要不断的去充电学习提升自己.
忌”大才小用,小才大用”,扩大”心胸”;
因为熟人关系的原因,使一些能力小的人员占据管理岗位;致使“小才大用”在一些问题处理中出现”心胸狭窄”怕别人比他强,进行打压,使员工流失.一个电子企业就出现了让文员去面试主管,结果可想而知!
一些空降人员,理论高于实操;高工资低能力.造成老员工心理不平衡,感觉没有发展空间,失落感增强,出走跳槽,造成人员流失.应给予老员工发展空间.让有能力的人发挥最大的潜能;发现人才.提升员工的信心,增加动力;人没有了动力,就会出现离心力.要做到人尽其才.
扩大心胸,调整人员岗位;让有能力的人上.一些对公司有长期贡献,但管理能力低,素质偏低的可进行重点培训充电或调整到其他不重要岗位,空缺相关重点岗位,给予能力强的人让路.改变那种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观念.要能上能下,给人让路.
企业文化的改革;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精神面貌的具体展现.包括管理制度,经营理念,厂容厂貌,厂服工衣,报刊文化,薪资福利等.
企业管理人性化,工作环境舒适化,会使员工有一种归属感;特别是新生代员工.企业应提供员工提升的机会和相关福利.
企业的培训就是一种福利;
从最初的入职培训让员工了解企业的管理,经营理念及产品的相关知识;增强了员工的知识,拓宽了眼界.
管理培训提升管理能力,技能培训增强熟练程度.提高了产品质量,提升了产能,降低了消耗.员工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整体提升.不断投资对员工充电,培训,形成一种企业文化;争相学习充电,产生紧迫感.使员工一人多能,提高效率降低人力资源.加强利用企业的有形文化提升归属感,凝聚力.
薪资福利的改变也是企业留人的关键.
.某些企业每月26天班,延长工作时间,不计加班费.某些企业周6,周日上班不给予加班费,搞调休.各种”奇思妙想”用到了薪资结构上.真是机关算尽.
押工资成为企业老板们的共识;`1月,两月都有.以为押了工资就可以留住员工.真可笑.对一些员工,特别是”新生代打工人”根本就不适用.
薪资福利的改变成为企业当务之急;
提升薪资幅度,按国家规定执行;保护员工权益.适当调高福利项目.如:每月向女性员工发放纸巾,洗衣粉等,每季发放牙膏牙刷等一些日用品.员工生日发放礼物举行聚会等.安排集体外出旅游,外部拓展训练活动,增强向心力,凝聚力.
提升工龄奖,增加年终奖,扩大节假日抽奖中奖率,增加普及鼓励奖和慰问奖. 让员工拥有一件小礼品,感到自己的价值,感到了企业对他的认可.礼物那怕是一盒牙膏,礼物小但意义重大.特别是对新生代打工人.
记账方法的起源
中国古代的“记账方法”是指将客观发生的经济事项,登记到会计账簿上去所采用的方法。
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会计记录符号在反映经济事项性质和记录方向方面的运用;(2)对于经济事项基本内容的反映方式和“记账”规则;(3)每笔经济记录的基本内容在会计账簿中的排列顺序等。中国古代记账方法的发展经历了史前时期的原始计量、记录方法、单式记账方法、复式记账方法三个阶段。
会计是一门关于计量的科学。数量观念是原始思维活动中的基本逻辑观念之一,人类原始计量、记录思想萌生于当时的客观实践,并随即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产生了人类最早的会计行为——原始计量、记录行为,也萌生了人类最早的会计记账方法。人类最为古老的记账方法并不像我们今天所运用的会计记账方法这样具有自己鲜明的专业特性,它具有史前文化的基本特点,即会计记账方法在其产生之初,兼具人类原始的语言、文字、绘画、数学及统计各方面的内容。
一、旧石器时代的计量、记录方法
在距今约十至二、三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的中晚期,由于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生产剩余物品的出现,人类自身的生产发展得到了相对充足的物质保障,原始部落里的经济关系随之复杂起来。这时单凭头脑记数、记事及其默算已无法组织生产活动与合理地分配、储备物品。客观现实迫使人们不得不在头脑之外的自然界去寻找帮助进行记事的载体,以及进行计量、记录的方法。
人类在旧石器时代的中晚期所采用的计量、记录方式与方法一般有两种,一是简单刻记方式或方法,二是直观绘图记数、记事方式或方法。
简单刻记是原始人最初采用的一种计量、记录方法。他们通常以坚硬的石器作为刻划的工具,在石片、骨片等载体之上刻划出一排排单线条的浅纹道,或者是在树木或木板上刻出若干重复的缺口,形成通常只有刻划者自己可以体会出来的代表一定数量的标记,或是记载某种事物的标记。在中国山西峙峪人(距今约28000多年)遗址,发现几百件有刻纹的骨片,有的刻着直道,数目多寡不一,历史学家认为那可能是用来表示数目的。而在同一时期的甘肃刘家岔遗址、北京山顶洞人遗址都发现有“刻纹的鹿角”。大量的考古发现已经证实,大多数刻划线条与所刻缺口都含有一种具体数的概念。
而直观绘图记数、记事方式则是与简单刻记并存的一种计量、记录方法。原始人的抽象思维活动能力还较为低级,他们在绘图表现方式上反映出一种顽固忠实于自然原型的写实性。通常他们面对所要表现的事物,绘形绘色,不厌其烦,一丝不苟,力尽其详。如果一个部落的原始人当天捉住了四头牛,便会在手边可以取得的骨片或穴居的山洞的岩壁上尽其所能、仔细地绘画出四头牛的完整图形。在中国山西峙峪人遗址中,就发现既有反映人们捕获羚羊的绘图骨片,也有反映人们捕获落网的鸵鸟的绘图骨片。
二、新石器时代计量、记录方法的发展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在进入新石器时代(距今大约10000年左右)之后,经济关系日渐复杂,原始的计量、记录方法也有了新的发展。
(一)新石器时代刻划符号的演进
考古发现在新石器时代早期有相当一部分刻划符号在一个较大的地域范围内具有普遍性,其中一部分作为计量、记录符号较以往进步明显。到新石器时代中晚期,母系氏族社会经济高度发展,人们开始创造并广泛采用成套的刻划符号。现今考古发现最具代表性、较为完整的成套刻划符号,是西安半坡村人(距今6000年左右)与临潼姜寨村人所应用的刻划符号 。
以上两图所列示的陕西关中地区仰韶文化区内所使用的刻划符号具有共性。这些符号中既有数字刻符,又有模仿事物形态的象形刻符;其中一些数字刻符成为当时关中三万平方公里范围内通用的数字,在刻划与摆列上几乎是一致的,并且这些数字还为后世所沿用。这是人类的原始计量、记录时代在计量、记录方法应用方面所发生的一个具有重大突破意义的历史性进步,它为人类萌芽时期会计的演进创造了最基本的条件。
(二)新石器时代的刻木记事
考古发现中最早的刻木记事类型文物是青海乐都柳湾马厂类型墓葬(距今4500~3500年)遗址中的骨片,这些相对而言易于保存的骨片是新石器时代中期的产物,距今约有4000多年的历史。这些骨片上的刻记大体上有一定规格,缺口大都刻在骨片中部的两边,在四十片骨片上所刻下的缺口数量都在一至三之间。类似的刻骨在西宁朱家寨考古发掘中也曾有过,都是为记数与记事所用,这些发现都证实了中国历史上的“刻木为契”传说。刻木记事在我国史书中多有记载。《隋书•突厥传》记载了北方突厥人刻木记事的情况,《旧唐书•西南夷传》也记载了当时我国南方边远地带一些少数民族采用刻木记事的事实。在中国近代,云南的独龙族、怒族、基诺族、布朗族、佤族和景颇族都曾用过刻木或刻竹记事方法,他们其中的一部分人用于记数、记事的木片或竹片,其方式与柳湾出土的刻骨类同。如独龙族用刻木的办法登记借贷账目,凡借钱于人,按所借钱数的多少,在木版上刻上相应的缺口;归还多少,便削去多少缺口。此外,四川木里县的摩梭人进行刻木记数、记事所采用的刻划符号看起来同我国新石器时代的仰韶人、柳湾人的数字符号及刻写方法如出一辙。
(三)新石器时代的绘图计量、记录法
绘图计量、记录法是在旧石器时代中晚期人们所应用的直观绘图记事法的基础上产生的,这种方法的历史性进步在于,为了计量、记录的简便易行与易懂便认,将复杂具体事物的形象抽象为简明扼要的图画符号,并最终以图画符号表现经济事项的数量关系,显示计量、记录的结果。
旧石器时代的猎人的绘画都是非常具体的。然而,到旧石器时代后期,猎人已经开始改变旧日习惯化的写画方法,他们只想尽可能用少许几笔,就能表示出可被认识为一头野牛的主要特征来,比如,用一对牛角代指一头完整的野牛。当然,这种绘图计量、记录方法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渐进过程,与后来图画文字切近的抽象绘图记数、记事法主要产生、应用于新石器时代。人类所创造的萌芽形态的文字,相当大一部分起始于绘画,在经历了直观绘图记事阶段之后,便因陆续采用抽象的图画符号,从而形成要进一步的象形符号,而这种象形符号便为后世象形文字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三、原始社会末期的结绳计量、记录法
在原始社会末期,人类原始的会计计量、记录方法的发展有了质的飞跃。结绳计量、记录法是原始人通过结绳记数的方式对经济事项进行计量、记录的一种方法,它是人类会计起源的重要标志之一。
我国结绳记事法应用的历史十分悠久。中国史书上对结绳记事的记载可谓屡见不鲜,其研究结论也基本上一致。在东汉武梁祠浮雕上有“伏羲仓精,初造王业,画卦结绳,以理海内”的记载,也就是说伏羲氏在做部落首领时,借助八卦及结绳记数、记事等方法管理部落生产活动及日常生活,并具体描绘了结绳的情形。伏羲氏是我国父系氏族时代初期活动在淮河流域一带的一个部落里的首领。他所领导的部落生活地域濒临淮河,水域宽广,渔业相当发达。根据考古发现的陶、石网坠分析,那时凡是大一些的鱼网,通常采用石质网坠,由于负荷较重,网上绳结相应要大一些;而凡是小一些的鱼网,一般则采用陶质网坠,因负荷较轻,网上绳结相应要小一些。人们正是在终年累月的结网捕鱼生涯中,从中领悟到结绳可以记事记数的道理。这种分析与历史书记载上的结绳记事所产生的年代、地域具有一致性。至于如何结绳记事、记数,后世史书中也有较为具体一些的记载。《周易正义》中讲“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结之多少,随物众寡”, 即要记录重要的事情,便在绳子上打一个较大的绳结,如果记录不重要的事情,则在绳子上打一个较小的绳结,绳结的多少依据所要记录事情的多少而定。南宋《路史》一书中也有类似记载。
史书上有大量关于中国古代结绳记事、记数法应用的事实记载。《唐会要》记载:吐蕃人“无文字,刻木结绳为约”,即是说吐蕃人在文字发明之前通过刻木记事和结绳记事方法订立契约。宋代大儒朱熹也在文中记有类似的史实,“结绳者,溪峒各蛮,犹各有之。又有刻板者,凡年月日时,以及人民粮草之属,刻板为记,都不相乱。”此外,在宋代,“鞑靼人调动军马,或结绳为约,或刻木为契”,其结绳刻木之法达到应用自如状态。明清时代顾炎武关于“遵义军俗以射猎伐山为业,凡交易,刻木为书契,结绳以为数”的文字也说明了遵义地区以打猎为生的原住居民借助结绳记数、记事方法记录日常交易货物数量的事实。从以上史书不绝记载的情形可见,结绳与刻木记事、记数之法一直为我国边远地区少数民族所用,并已形成为一种具有通用价值的传统方法。近百余年来,我国的一些少数民族依旧采用结绳计量、记录法。“苗民不知文字……惧有忘,则结于绳。”除苗族之外,解放以前怒族、佤族、独龙族、高山族、傈僳族,以及西双版纳的基诺人都曾采用过结绳计量、记录法。
1.佤族人应用结绳处理债权债务
佤族人把一根绳索高挂于墙上,用于记载与清算债权、债务账目。他们将一根用来记数或记事的绳索分为三个区间,分别代表放债数额、放债利息及放债时间等不同的反映内容。如在绳的上部结出三个大结,便表示已借出去三元滇币(1949年解放以前云南地区通行的地方货币——作者注),在中部结出一个大结和一个小结,表示每半年应收一元半滇币的利息,而在绳的下部所结出的三个大结和一个小结则表明上述债款已经借出去三年半了。
2.基诺族人以结绳记录征收物品
基诺人为举行公共祭祀活动,统一规定以全族的个体家庭为缴纳单位,每户应缴纳两只鸡、三筒米,这一活动由酋长委派负责公共收支的“纳俄罗”(即原始部落中的兼职会计人员)监督执行。征收之前“纳俄罗”先向每户户主取一根绳,并当面将应交纳的实物如数打结反映,一个双重结表示两只鸡,三个单结表示三筒米。如某户先交一只鸡,“纳俄罗”便把原来的双重结解开变为单结,表明尚欠一只鸡。如两只鸡与三筒米全部交完,“纳俄罗”便会全把绳结全部解开,把绳子烧毁,以此表示此户已交清全部物品。
与远古时代一脉相承的结绳计量、记录法,在近代、现代社会边远地带少数民族中坚持实行这种情况表明,结绳计量、记录法是人类在史前时期所创造出来的帮助人们记忆的一种特殊方法,它的简便易行使它得到广泛应用,并在世界上落后的经济区域里一直被递演继承下来。结绳已表现出后世账簿记录的原理,它大体上明确了表现某种“账目”的几个要素,如记录对象、应记数量、数量发生变化之后的表现方式,以及在这一“账目”结束之时的最终结果。正是从这一点出发,会计史学家认为结绳计量、记录法不仅是人类在史前阶段具有创造性的成果之一,而且也是其后人类会计思想、会计实践演进、发展之基础。同时,由于结绳记事、记数方法又同时具备了数学、统计及文字表意等功能,所以也被认为是数学、统计及文字的起源。
捕鱼生涯修改攻略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捕鱼新手指导、捕鱼生涯修改攻略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